• 欢迎访问永煤集团总医院
  • 首页 > 美文欣赏
    馍香里的岁月与情怀
    时间:2024-08-20 查看:
    A+ A-

     

    小时候,我们把机器做出来的馒头唤作机器馍。每当那一声声熟悉的吆喝“买机器馍”响起,我们姐弟几个便满心期盼着妈妈能给我们买上几个机器馍解解馋。

    卖馍的叔叔骑着自行车,车把前挂着一杆老式的杆子秤,后座上则稳稳地驮着一个“簸篮”。如今,“簸篮”这种物件已极为少见,它通常是由槐树条或柳条精心编织而成。“簸篮”上面盖着一层白色的薄被子,而薄被子下面便是那让人垂涎欲滴的机器馍。机器馍比这薄被子还要白,当掀开薄被子的那一刻,还冒着热气的机器馍散发出诱人的味道,直引得我们馋得直咽口水。那时,妈妈总是不用钱来交易,而是回家挖来半篮子小麦。卖馍的叔叔熟练地抬起杆子秤,先称过小麦,再称机器馍,随后把称好的机器馍轻轻放进篮子里。我们几个孩子也顾不上洗手,就迫不及待地去抓馍,妈妈也总是笑着说:“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。”确实,我们姐弟几人小时候都非常壮实,极少生病。那机器馍极为松软,颜色也格外诱人,即使不蘸酱,没有菜,也能一口气吃下好几个,那一刻的幸福至今仍萦绕心间。

    如今,满大街都是这种机器馍,可不知为何,内心深处却偏偏又怀念起儿时奶奶做的蒸馍。在夏天,奶奶会把去籽的西瓜瓤与小麦面粉混合在一起,然后攥成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的圆球。接着用玉米叶将其包裹起来,再用绳子捆绑好,最后把它们挂在堂屋的木门右上角。接下来便是发酵的过程,随着水分的慢慢流失,这个圆球逐渐变得又干又硬,呈现出蜂窝状,这就如同酒曲一般的面曲。在岁月的长河中,祖辈们凭借着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与发现,用他们的智慧推动着生活文明的逐步演进。就如同这自制面曲的过程,便是他们智慧的结晶。面曲遇水化开,加入面粉,和成面团,在高温的作用下,面团很快便会发酵。用这样的面团蒸出的馍,刚出锅时香气四溢,若是蘸上酱豆或者辣椒,那便是那时人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主食。

    美味的食物往往源自于丰收的粮食。我对粮食始终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怀,因为我来自农村,深知农民春种秋收的艰辛不易。我懂得颗粒归仓的紧迫意义,也深深体会到丰收时刻那难以言表的喜悦。那种极为细小的满足感,镌刻着千百年以来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,更承载着他们不再因为挨饿而去讨饭的尊严。然而今年,临近收麦时节,阴雨却连绵不断。许多小麦还未来得及收割,便在麦穗上悄然发芽,农民们望着这一切,眼中满是心疼的泪水,那是他们对这一整季辛勤劳作的痛惜。

  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知“粒粒皆辛苦”这句诗。自幼,父母便以身作则,为我们树立了省吃俭用的榜样。以至于时至今日,在我心中,哪怕是一点点的浪费都如同一种罪过。我始终认为,节俭是一种优美的传统,是居安思危的意识体现,也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,更是对来之不易成果的尊重……